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 全面实施“八大行动”丨31.9万亩晚稻收割忙 高标准农田助力稳产增收
2024-10-15 17:08:30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何卓 |          浏览量:3796

新桂阳 10月15日讯(记者 曹诗灏 何禹军)金秋时节,稻香满园。连日来,我县31.9万亩晚稻迎来收割期,田间地头一片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近年来,我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推进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托起了农民稳产增收梦。

走进太和镇车田村,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吹过,泛起层层金色稻浪,两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作响,来回穿梭,稻穗被收割机不断卷入齿轮,切割、脱粒、粉碎秸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每台机器每天可收割稻谷40亩以上。看着眼前的丰收盛景,种粮大户陈跃进喜上眉梢。今年他承包了1300多亩农田种植晚稻,投入三台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预计将在10天内即可完成晚稻收割。

太和镇车田村种粮大户陈跃进说:“今年这晚稻长势很好,产量比去年高了不少,我是种了1300多亩,我估计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现在种田比以往轻松多了,大型机械都能开进田里,省心又省力。”

丰产丰收的背后,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去,农田分散、水利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困扰着当地农民。针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灌排系统配置不合理、水源建设损毁严重、机耕道缺失、农田防护不力等因素,我县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标准建设,将“巴掌田”变成“整片田”,实现水土留得住、农机能进出,旱能灌、涝能排,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相较于传统耕作方式,高标准农田的水稻产量平均提高了20%左右,节水节肥效果显著,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还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太和镇车田村种粮大户陈跃进说:“比以前轻松多了,以往的话,就是那田块很小,机械进不了,都是用人工,所以种田的就赚钱不到,现在好了,大型机械,比如,插秧机、收割机、犁田机,都可以开到田里去,节约很多劳动力,这也是政策好,政府为这些老百姓考虑得周到,反正比以前赚钱要赚的多一点。”

目前,我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18万亩,其中,2024年完成建设5.25万亩。这些高产稳产农田已成为粮食生产的有力保障。2024年,我县实现晚稻播种面积31.9万亩,预计平均亩产优质稻980斤以上,产量达15.6万吨。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李芳勇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两端发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扎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助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责编:何卓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推广
民生
时政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