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生温度丈量发展高度 用制度创新夯实幸福根基
作者 刘柄之
在长三角的智能工厂里,产业工人通过“工学一体”培训获得技能认证;在西南山区的村卫生室中,村民刷医保卡就能享受跨省异地结算……这些新时代的民生图景,正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保基本”到“品质优”,我国正以系统思维构建全周期民生保障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优先绘就民生底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指明方向。湖南创新“直播带岗+技能实训”模式,去年帮助23万高校毕业生实现精准就业;广东打造“南粤家政”服务矩阵,带动300万农村妇女家门口增收。更具突破性的是,北京将外卖骑手纳入职业伤害保障,上海试点网约车司机“公积金缴存”,全国978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告别“社保真空”。这些制度创新印证着,当“技能薪酬指导价”与“终身培训体系”同频共振,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更成为人才红利的转换器。
兜底保障筑牢民生底线。“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承诺,在制度设计中转化为具体行动。四川凉山的易地搬迁社区里,“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让搬迁群众端稳饭碗;云南怒江通过“防返贫监测系统”实现1100万监测对象动态管理,返贫致贫风险化解率达98%。从物质救助到服务帮扶,从被动兜底到主动防贫,社会保障网正从“保基本”向“可持续”升级。
品质提升回应民生期待。教育医疗的关键小事,正是民生改善的核心大事。在一老一小领域,长沙建成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国老年助餐服务覆盖 4.2 万个社区,北京新增普惠托位 5.2 万个。浙江“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8%。这些民生微改革带来显著效应,2024 年全国消费券撬动市场销售额超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下乡带动县域消费增长28%,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治理创新激活民生动能。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正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湖北“红色物业”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重新激活;浙江“三治融合”模式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彰显了自治法治德治的协同效应。值得深思的是,数字化治理平台使民生诉求响应速度提升40%,这种治理工具的创新,既提高了行政效率,更重塑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审视,民生保障已超越简单的福利供给,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当政策设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跃升,当治理实践从“保基本”向“提品质”跨越,我们正在书写的不仅是民生改善的新篇章,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答卷。唯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让改革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责编:何卓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玩技术的,学技术的,都看过来!
我县开展2025年秋冬季校外托管机构集中整治行动
我县开展“巡逻防控每一天 警民联手建平安”活动
桂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关于新增县城区部分道路限制货运车辆通行的通告
市、县文旅广体局领导赴海南五指山慰问桂阳籍运动员
就业新征程|00后大学生谢瑶返乡创业: “城乡易货”新模式 让留守老人“菜篮子”变“钱袋子”
冠军之城|我县举办2025年"体彩杯"太极拳健身气功比赛
县妇幼保健院持续关爱女性健康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