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以“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
2025-05-21 11:03:16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方卉 |          浏览量:2406

作者 蒋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次向全社会释放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强烈信号。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传承,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

从历史角度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革命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卓绝,先辈们凭借着“红米饭、南瓜汤”的乐观与坚韧,战胜重重困难,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如今,虽时代变迁、物质条件改善,但这一优良传统不能丢。它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过紧日子,是对“国之大者”的深刻作答。我国仍存在区域发展的“落差”、民生领域的“缺口”、基层治理的“难点”,无不需要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试想,当豪华会场的经费转化为乡村学校的新课桌,当冗余的公务开支变身社区医院的新设备,当铺张的接待费用化作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款,每一分“省下来”的钱都在丈量着为民服务的温度。正如多地通过精简行政成本推进“民生微实事”,让“紧日子”省下的真金白银,成为托举群众“好日子”的坚实基石,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活注脚。

过紧日子,更是对“政之所向”的生动诠释。党政机关的一举一动,既是执政能力的体现,更是社会风尚的“导航仪”。当政府大院率先践行“节约型办公”,纸张双面使用、空调温度严格管控、公务用车“共享化”,这些细节里藏着公权力的自我约束;当领导干部带头抵制餐饮浪费、精简会议流程、拒绝超标接待,这些行动中彰显着 “关键少数” 的示范力量。从浙江 “无会周” 释放的基层活力,到北京 “公务接待清单制”遏制的舌尖浪费,党政机关以“紧”的作风破题,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共识,让“紧日子”成为涵养社会新风的催化剂。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责任担当,也是使命所在。以“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定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责编:方卉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推广
民生
时政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