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以马伯庸同名小说为蓝本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带我们走进了大唐天宝年间那段为贵妃运送荔枝的传奇故事。
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让世人都知道了杨贵妃最爱吃荔枝,然而贵妃吃的荔枝到底是从哪儿运来的,史书却没有明确记录,人们却始终争论不休,主要有“岭南派”和“巴蜀派”两种说法。
首先,杨贵妃吃过岭南的荔枝,是有一定依据的。《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玄宗下诏命岭南驰驿送之长安。”杜甫在他的诗作《病橘》中,也写道:“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伎。”
这样看来,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岭南,似乎是合情合理。然而“巴蜀派”的理论依据,同样非常可靠。
譬如,剧中李善德在向同事介绍荔枝时,就曾提到一句“川中亦有”。其实,在唐朝时,四川是荔枝的主要产区之一。唐朝诗人张籍就写过《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说明当时在成都种植有大片的荔枝林。南宋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引旧志云:“贵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走四川“荔枝道”只需三天便可抵达长安。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有疑问了?既然唐代荔枝在四川种植这么普遍,那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少听说四川的荔枝呢?
这就涉及到中国历史上气候变迁的问题了。1972年,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基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材料, 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殷墟时代)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在这以后, 年平均温度有2至3℃的摆动。其中汉、唐两代是比较温暖的时代,在公元650、669和678年的冬季,唐代国都长安甚至无雪无冰。四川在唐代之所以可以大范围种植荔枝,就是因为当时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其实,现在四川也有一小部分地区可以种植荔枝,品质据说也不错,但其规模和名气已经大不如前。
所以,从古代交通与保鲜技术的现实条件来看,杨贵妃所食鲜荔枝 ,较大规模“产自巴蜀”,但偶有“岭南荔枝”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一些。
责编:何卓
来源:科普中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桂阳县樟市镇秸秆归田变沃土
四里镇:“三向发力”推进素质培训,综合赋能锻造过硬队伍
临武的石头会“唱歌”
我县开展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桂阳县桥市乡:“三训提质”激活乡村振兴“头雁”动能
我县开展2025年全民参保集中宣传活动
桂阳大道绿化工程启动建设
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 全面实施“七大攻坚”丨塔背路建设提速攻坚 预计12月实现全线贯通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