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桂阳10月13日讯(通讯员 王先超)金秋十月,稻浪翻金。收割机驰骋田间,抢收正忙。与往年不同,昔日的秸秆“火星”,正悄然转变为发展的“新星”。
作为农业大镇,仁义镇长期依托“烟稻轮种”模式,既端稳了粮食饭碗,也鼓起了农民腰包。然而,稻收之后的秸秆处理,始终是一大难题。因回收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过去农户常一烧了之,不仅污染环境,更易引发山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面对这一顽疾,仁义镇党委、政府坚持“低茬收割是关键、综合利用是根本、禁止焚烧是常态、有序焚烧要到位”原则,系统推行“五步法”,统筹秸秆利用与管控,走出治理新路。
第一步:宣传引导,凝聚共治合力。
落实农户主体责任,动员农户与收割机手签订承诺书,规范收割流程,严格执行“茬高低于15厘米”标准,配备低茬打碎装置,从源头减少秸秆堆积。
第二步:示范带动,提高利用水平。
围绕低茬收割、灭茬还田、收集离田等环节,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任务安排。在5个连片村设立3000亩粉碎还田示范区,组织大户与合作社带头实施,推动整片治理。
第三步:疏堵结合,严控焚烧风险。
严格执行“禁烧区全面禁烧、限烧区有序焚烧”制度。全镇分4批次,于10月下旬至12月底期间,实行“农户申请、现场勘验、审批备案、指令下达、现场监管、响应巡查”闭环管理,确保焚烧规范、安全、可控。
第四步:及早翻耕,防患于未然。
引导烟农及时翻耕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透气性,促进秸秆腐解,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焚烧风险与环境污染,实现秸秆还田、变废为宝。
第五步:压实责任,树立鲜明导向。
明确责任主体、指标与标准,制定奖补措施,将综合利用与火点管控纳入奖惩体系。对落实不力的责任人依规问责,确保责任到人、工作见效。
“五步法”推行以来,仁义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推动秸秆管控落地落实。如今,秸秆不再是“心头火”,反成“手中宝”,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责编:彭媛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桂阳县樟市镇秸秆归田变沃土
四里镇:“三向发力”推进素质培训,综合赋能锻造过硬队伍
我县开展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桂阳县桥市乡:“三训提质”激活乡村振兴“头雁”动能
我县开展2025年全民参保集中宣传活动
桂阳大道绿化工程启动建设
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 全面实施“七大攻坚”丨塔背路建设提速攻坚 预计12月实现全线贯通
警民携手20小时生命接力 安全救回九旬走失老人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