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力破困境 村民同心建家园 ——茶园村大坪坊以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侧记
2025-11-05 13:35:48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美灵 |          浏览量:2104

新桂阳11月5日讯(通讯员  胡卓群)地处偏远、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项目争取常因“信息滞后、资源难达”陷入困境——这曾是茶园村振兴道路上的“拦路虎”。如今走进茶园村大坪坊,却能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圆形水池碧水映云,池畔古树枝繁叶茂,白墙灰瓦与缤纷花草相映成趣。这份蜕变的背后,是茶园村大坪坊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为主体的移风易俗实践,更是偏远乡村打破发展桎梏的生动探索。

党建掌舵,凝聚共治合力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面对区位劣势带来的发展难题,茶园村大坪坊率先打破“等靠要”心态,秉持思想是行动先导的意识,统一意志,凝聚共识,将移风易俗与人居环境提升作为破局关键。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带着规划图纸入户走访,把政策红利讲清楚、改造账算明白,一点点打消村民“怕折腾、怕吃亏”的顾虑。党员干部更是主动带头:签订改造承诺书,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杂物,在土地协调、资金筹措等关键环节冲在一线。“党员们不搞特殊、带头干,我们跟着参与心里踏实!”村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对村党组织的信任,也让“集体事众人办”的共识逐渐凝聚。

村民自治,彰显奉献情怀

“没有土地就找地,没有资金就凑钱,咱自己的村子自己建!” 这是茶园村大坪坊改造过程中村民们的共同心声。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是村民自治的应有之义。为解决改造用地问题,30余户村民主动拿出自家闲置宅基地、边角地,硬生生凑出了建广场、修球场的集体用地;资金筹措上,村组累计投入光伏租金以及捐赠资金30余万,并计划将光伏租金15万全部用于第二期光伏篮球场、状元阁、乡村戏台、抖茶长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局美丽屋场建设专项款也迅速到位。不仅如此,改造施工期间,村民们还主动出工出力,有的帮忙搬运建材,有的参与场地平整,用“土地献出来、资金凑起来、劳力聚起来”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人为集体”的奉献精神,也让团结合作成为茶园村大坪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维持原貌,留住乡愁底色

“就算条件有限,改造也不能丢了乡村的根。”这是茶园村大坪坊在规划之初就定下的原则。考虑到村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生活习惯,施工团队严格遵循“维持原有风貌、不大拆大建”的准则,不搞“一刀切”的改造,而是在保留传统民居布局、巷道肌理的基础上做“微更新”:利用村民凑出的集体土地,建成标准化篮球场与休闲广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休闲的乐趣;沿巷道两侧、广场周边见缝插绿,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乡土花卉,搭配竹篱笆、旧石磨等老物件打造景观,既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尴尬,又留住了村民记忆中的乡愁。

​新风拂面,绘就宜居图景

硬件设施的升级,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曾经,村民闲下来要么蹲在家门口聊天,要么凑在一起打牌;如今,篮球场成了年轻人的 “竞技场”,休闲广场成了老年人的 “社交圈”。傍晚时分,孩子们在花丛边追逐嬉戏,邻里间的交流多了,矛盾少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愈发浓厚。“环境变美了,大家的行为也跟着变文明了——垃圾不乱扔了,说话也更和气了。”村党支部书记李知军感慨道,这种“环境美带动行为美” 的转变,正是移风易俗的深层价值,“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更是村民的精气神,这才是乡村振兴最该有的样子。”

眼下,茶园村大坪坊的人居环境改善并未因初步成效而停下脚步。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民反馈,已制定出下一步工作计划:重点对村内主干道及入户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升级,选用波斯菊、格桑花、百日草等花期长、易养护、色彩丰富的花卉品种,打造“四季有花、步步见景”的道路景观。为确保计划落地,村里还将延续“村民自治”模式,组织村民成立“护花志愿队”,让大家既当花卉种植参与者,也做日常养护责任人,真正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管”。

责编:刘美灵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推广
民生
时政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