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
2017-12-13 19:00:33          来源:新桂阳客户端 | 编辑:刘艳萍 |          浏览量:2065

龙舞,桂阳又叫耍龙灯。至明清时期,桂阳舞龙颇为盛行。


舞龙分日龙、夜龙、草龙。其扎制方法是:日龙先扎制篾胎心,外用彩布包裹,再以九层彩布连节成龙,另以铁丝扎一椭圆形宝珠,外蒙红色布料,所以又称布龙。夜龙用竹蔑编胎,外糊彩纸。上面用布连成。舞龙时配以两个“斗灯”先行。日龙、夜龙,节数为单,每条七节以上。日龙表演时,伴以大锣、大鼓、唢呐、响钹,宝珠领前,引龙为戏。围观群众燃放鞭炮,打着唿哨,欢声沸腾,气氛非常热烈。日龙表演,动作强劲刚烈。表演路数原有七十二套半(回合),现存四十二套。即舞四门(四季发财)、耍腰、抱柱、穿八卦、跳龙门、褪皮、打八结、抱脑、翻身、咬铜锤、盘尾、摘篱笆、咬鱼崽、盖宝大滚圆、大搓绳、小搓绳、大捆柴、纺车、单凤朝阳、双凤朝阳、单结蒲团、双结蒲团、青蛙跳墈,耍八方、唐僧取经、三个丁字一大跳、丁字全跳、跳半边、丁字穿、龙现爪、龙现顶、架窝、睡觉、推磨、八仙过海、含尾、照镜、抢珠、过铁门砧、四角扰水、四角跳、满堂红等。夜龙先煉茶油加硫磺、浸纸筋。晚间出动时,将纸筋点燃插在每节龙及斗灯内,敲锣打鼓,也作较简单的表演。日龙夜龙每到一地,向新婚、新建房家送赠拜年匾贺禧。主人热情放鞭炮接待,封上红包以谢。

今桂阳樟市圩、欧阳海大窝村、敖泉浪石村、泗洲乡泗洲村等龙队舞艺最好,久负盛名。1949年以来,泗洲村龙队曾两次参加县舞龙比赛均获第一。樟市圩龙队两次赴郴、两次赴省表演均获优胜奖。据1986年统计,桂阳城乡尚有龙灯226条,重大节日时,常组织表演,群众喜爱不衰。

 

草龙是用稻草扎制,节数不限。晚上出演时,龙身插上香火,故也称香火龙。一般为少年儿童戏耍。但每逢七月中元或瘟疫流行时,村里也组织以舞草龙驱鬼消灾。驱邪舞龙时,扎几个草人,用纸蒙上鬼脸,举在龙前,敲锣打鼓,吼着叫喊,驱赶孤魂野鬼,赶到村外河边,把草人和草龙焚烧,以保一方平安。此项活动至今已很少见。

 


责编:刘艳萍

来源:新桂阳客户端

推广
民生
时政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