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桂阳11月2日讯(记者 何禹军)近年来,我县以抓好农机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技术、装备优势,鼓励引导合作社积极开展代耕、代育、代插等“十代”农机化服务,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太和镇长乐村的稻田里,三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农机手按照“作业订单”进行分片区收割。看着自家300多亩稻田一点点收割,农户何中华脸上露出了丰收的笑容。和往年一样,何中华按照自身需求与合作社签订了农田作业服务合同,合作社按照合同进行“十代”作业组合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何中华承包地的晚稻进行收割、烘干。
太和镇长乐村村民何中华告诉记者:“以前种田好辛苦啊,钱也赚不到,现在种田科技化,自己种几百亩田,跟合作社合伙,成本压低了,割稻谷两三天就割完了,以前你自己喊人要十多二十个人割十天半个月,成本压低了百分之三十。”
何中华口中所说的“轻松”,得益于合作社推出的“合作社+基地+农机户+农户”的运营模式,采用了‘代集中育秧、代机械翻耕、代机械抛插、代测土配方施肥、代病虫防治、代机械收割、代稻谷烘干、代储藏、代加工、代销售’10项覆盖农业生产过程的服务,以及统一组织方式、统一生产管理等“五统一”模式,农户们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水稻生产过程中单个或多个生产环节进行作业服务组合方式,合作社则根据合同或订单,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桂阳县裕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何银宝说:“他们的收入高了,积极性就提高了,所以我们合作社带头做的话周边的荒地就全部没有了,这个全托的方式给他们,他们的田地全部交我们给他做,这就是双收,他们也好,我们也好。”
从传统耕作到现代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的“金戈铁马”逐步代替传统的“镐锄镰犁”。近年来,全县合作社实行农机“一条龙”服务的“订单作业”,有效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开辟了致富新途径。据统计,今年,我县新增农机合作社3家,总量达到 41 家,年签定“作业订单”4000户以上,年作业服务面积2万亩以上,覆盖 5个乡镇25个村组,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200万元以上,可促农增收达8000万元以上,为全力破解农户生产难题、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桂阳县裕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何银宝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全面发展智能化农业,要抓好质量让他们产量跟上来,保证农户和我们双收。”
责编:彭媛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樟市镇:“农家夜话”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我县开展2025“情暖童心·护航成长”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新气象 我县各中小学校迎来秋季开学
我县举行2025年网络相亲文化活动七夕节专场
县自然资源局多形式开展"测绘法宣传日"活动
黄沙坪街道多措并举护航2025年秋季开学 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线
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 全面实施“七大攻坚” |我县绿色建材走俏 远销非洲市场
警惕“毒伞”!塘市镇织密野生蘑菇安全防护网
下载APP
分享到